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5-20 浏览次数 :11
一、预涂膜干式复合工艺
1.概述
覆膜也称过塑、裱胶、贴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黏合剂,与待覆膜产品经过加热、加压后黏合在一起的加工技术。覆膜使产品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10—20p,m),达到了保护印刷品,增加美观度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出版物印刷品、各类包装产品、广告及数码快印等领域。
覆膜技术发展至今,主要分为即涂胶湿式复合(也称即涂覆膜)工艺、预涂膜干式复合(也称预涂覆膜)工艺和水性湿式复合(也称水性覆膜)三类。目前,我国覆膜行业绝大多数仍采用国际上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传统即涂覆膜技术,环境污染重,对人体危害大。
(1)使用大量含苯的有机溶剂作为覆膜胶。苯是一种极强的致癌、致残、致畸胎物质,长期在覆膜车间工作容易发生急性苯中毒及亚急性苯中毒。另外,还存在易燃、易爆、污染环境、火灾隐患等问题。
(2)生产工序繁杂,需要进行胶液调兑、胶液涂布和烘干流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产品的毒性。随着周围有机溶剂浓度的不断增加,极易因薄膜材料产生的静电而突发火灾。近10年来,国内因覆膜生产引发的火灾及工人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3)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苯类、醇类物质是强挥发类物质,在覆膜过程中和在产品成形后的短时间内大部分挥发掉,但是仍然有少部分残留在产品中,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消费者生存的环境并损害消费者健康。
(4)覆膜后纸张和薄膜材料难以回收。尽管纸制品可以回收再利用,但覆膜后需要人工分离后再处理,经济上行不通。现今,我国造纸纤维80%来源是依靠回收废旧纸张,包括纸毛、纸边等,而纸制品装饰大批量采用了覆膜(特别是即涂覆膜)处理,无法将纸张和塑料薄膜分离,这些覆膜的废旧纸张以及纸边、纸毛都将无法回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薄膜材料不可生物降解,造成白色污染,长期使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即涂覆膜工艺需要大功率的干燥设备,加大了对电能的消耗。为此,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2002年6月发布的第32号令中,已经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同时,政府和环境法规都要求减少挥发性有机复合物(VOC)的使用量,柔性薄膜和纸张覆膜工艺都必须从溶剂型黏合剂的即涂覆膜转换到使用水基聚氨酯(PU)黏合剂的水性湿式复合工艺和使用丙烯酸乳液的预涂膜干式复合工艺。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无论采用哪种覆膜工艺,都无法实现覆膜材料的自然降解,而且无法避免覆膜后的纸张因为无法回收造成的资源浪费。水性上光和UV上光工艺解决了上述难题,装裱效果好,所产生的废料和上光产品均可经生物降解和回收再生,环保性能更好,应用前景光明。
传统即涂胶(溶剂型)覆膜工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改进为预涂膜(热熔胶型为主)干式复合工艺,近几年又推出了水基胶(乳胶型)湿式复合工艺,形成3种工艺及其生产形式并存的局面。
服务热线
微信公众号